我們常常談到一些成功的企業,其領導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一些領導者都充滿著無比的自信心。當然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一個領導者如果對自己都沒有自信心,那他又如何去激勵其他的幹部們產生自信心呢。但是當我們又談到公司需要創新突破及轉型經營時,又會觸及到領導者需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有人甚至說在此關鍵時刻,領導人更需要大起大立,才能再創事業高峰等等的。其實就一個已成長到相當成熟的完全競爭市場來說,要想做創新突破,本來就不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更不要說企業轉型經營的決定了。如果就領導者本身來說,若是想得到的只是還可以接受的成就,也許並不太需要去冒險,但是如果要得到的是非凡的成就,那就非冒險不可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自信心,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自己過去成功經驗的累積所生成的,就像一位即將去參加一場奧林匹克運動大賽的名選手一樣的心理,這些選手都是曾經參加過,無數次的國內外比賽勇奪冠軍出來的選手,所以在他每次出賽前,他都會信心滿滿的告訴自己:「我過去辦到了,所以我現在也一定辦得到」。企業的領導者也是這樣的告訴自己:「過去我帶領這個企業歷經無數的競爭,我辦到了才爬到今天這個位子,所以今天我一定能再創高峰,突破萬難達成董事會交給我的任務。」當然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也是非常正面的影響。但是這中間會有兩種我們常常看到,領導者不太自覺的另外一面: 一個是「過於自信」所產生的影響,另一個是「團體迷失」產生的謬誤。「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作者: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書中就曾明確的指出「團體迷失的謬誤」裡,領導者「過於自信」常常有可能誤導團隊反而迷失了正確的方向而不自知,由於過去成功經驗所產生的自信心,會讓成功者難以聽進別人負面的意見。其實在我們參與許多領導人主持的創新會議裡面,最常看到的場景畫面多是,大家都一面倒的讚許領導人提出的論述及意見,很少有異議在會議中提出,這種最常見的現象就像許多人參加一場音樂演奏會一樣,看見別人拍手,自己也就不自由主的也拍起手來,其實自己拍手並沒有甚麼真正的意含在裡面,只是單純的一種「社會認同」的自然反應,有一種好像如果我不拍手,就不被大家認同一樣的心理反應,而在企業的會議裡,更是感覺如果我提出甚麼異議的話,那別人一定不會認同我的,所以我可能是錯的,尤其是在領導者的導引意見出現在會議中時,所有其他參與會議的人更是呈現一面倒的認同及讚許,可是會後在私底下又意見一堆,「團體迷失的謬誤」印證這個謬誤最有名的真實故事就是發生在 1961 年 4 月 17 日美國甘迺迪總統時代的「豬玀灣入侵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被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最大敗筆之一,那次的行動失敗坦白說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而真正令人意外的是這麼離譜的計畫為什麼會被通過呢?因為那次行動的所有假設前提很明顯的都是錯的,例如:美方太低估古巴的空軍戰力,還有原先美方打算由一支 1400 多位古巴流亡人士組成的突擊隊如果不能得手時可以轉進艾斯坎布雷山脈(Escambray Mountains)為根據地展開游擊戰,然而稍微去看一下古巴的地圖就不難發現,這個地點與豬玀灣戰地相距將近有 150 公里遠,而且中間還須穿過一大片難以跨越的沼澤區,可是甘迺迪總統與他的顧問群(都是一些頂尖的專家們)竟然同意了這麼一個非常離譜的計畫,如今大家回頭去看在 1961 年的 1 月到 4 月間甘迺迪的這幫人到底是出了甚麼事,怎麼會如此的恍神做出這種決定的? 心理學家艾爾芬.詹尼斯(Irving Janis)的研究結果提到:一個共謀團體裡的所有成員,會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藉由構築錯覺培養出某種「團隊精神」(Esprit de corps)而其中最常見的迷失就是「不敗」的迷信,這個案例的成員們相信:
「我們團隊的領袖(甘迺迪)及整個團隊都堅信這項計畫可行,那我也應該站在相同的一邊」跟著就會產生「全體同意」的錯覺(若是別人都意見一致,那我的異議必然是錯的),沒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個團體裡的攪局者,最終歸屬於群體而感到欣慰。其實歷史上這類案例真的太多太多了,例如:當年希特勒做出閃電戰揮軍攻打蘇聯的案例,及近年比利時航空破產倒閉及瑞士航空虧損停航的案例…等都是相當經典的案例。最有趣的是絕大部分的領導者都覺得自己不是這種人,因為無法接受負面意見回饋的人,往往表現出自以為是的態度,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分析,大部分充滿自信的人,多會在腦海中不時的回憶起自己成功的精華片段,而那些曾經被自己搞砸或失敗的片段,多會被忽略或刪除掉。尤其當我們的行為創造了美好的結果為我們掙了面子,我們自然會一再的回想起這些人生精彩的片段。另外一個「團體迷失」的謬誤也常常發生的,就是在團隊合作時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對最後成果的貢獻,其實這些「我們曾經成功過」的想法,在大多數的時候對我們是有益的,但當我們要改變行為時,卻可能形成重大的阻礙。就心理學家的建議,一位很成功的領導者,如果想要再一次突破上述「過分自信」所可能帶來在團隊領導裡的謬誤跟迷失時,唯一的解藥就是學會「謙虛」,而事實上很多成功領導者也多知道該這麼做,但是在他的 Daily 行為模式裡,尤其是 in mind 的想法(做決策)時,其實是蠻矛盾的,在實務上比較要常常反思的地方有:
(1).要認清自我(要經常提醒自己去回想並檢討,那些曾經被自己搞砸的或是失敗的回憶。)(2).要學會「傾聽」(其實「傾聽」是要靠學習的,沒有人天生就擅「聽」,很多人非常擅「講」,但是不會「聽」,這裡所說的「聽」不只是傾聽,還包括了要能「不恥下問」的心態在裡面。)其實許多的領導者最難做到的就是這一點。(3).要能「敬人」(尊重別人)而且言語不自滿。能做到上述三點,也許就能算得上是一位有「自信」而又「謙虛」的領導者了。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工作對話 (7) 再談領導者的「自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