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軍情六處特工傳奇』讀後心得


『軍情六處特工傳奇』讀後心得

by JohnChen (Nov. 13, 2013)

1.   書名: 軍情六處特工傳奇

2.   作者:張紅霞

3.   出版:天蠍座製作文庫


5.   心得感想:


提到英國的軍情六處也許許多人不見得知道, 但是如果提到007的電影來,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幾部007的電影吧! 其實007電影許多題材及電影中的背景多是採自英國的軍情六處, 各位也許感覺到在007裡的電影情節中, 主要多是以『人』為主題, 箇中核心人物: 詹姆斯龐德 (James Bond)也因為這部片子而成為家戶喻曉的人物, 而且最令大家深刻注意的多是在電影中的: (1).美女 及(2).高科技的諜報武器, 對吧! 也因為007電影的轟動, 由此也塑造了之後的一些諜報影片的框架一定鎖定以『人』為主題, 再加上美女及一些超乎想像的高科技武器及電影情節穿插在裡面. 可是在事實上, 真實的諜報工作裡, 組織戰/策略戰/反間戰卻是在一般諜報工作裡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然『人』還是很重要, 但是往往這顆棋子下在那裡及他甚麼時候該露出產生諜報工作的預期效應, 還是要在組織的安排下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應, 如果一昧的只是打個人戰術, 很可能會產生危險及反效果的. 其實在看過007的影集以後, 大部分人已被它框架住了, 但是如果你再去看後007時代的諜報影集, 例如:《不可能的任務》以及香港的諜報片: 《無間道》《線人》…你會發覺框架仍在那邊, 但是詮釋的方式是相當不同的. 最少在完全以007那種包裝『人』為核心主題的詮釋方式已做了相當的修正, 『人』為核心的份量已調低, 尤其是美女的部分已大幅度比例調降, 而且『人』也比較接近『凡人』的樣貌, 高科技凸顯的狀況也比較更合邏輯化, 而且在電影情節的安排上也更緊湊, 幾乎讓觀眾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反觀香港的諜報片, 當然『人』的框架仍在那邊, 但是像『反間』『線人』及『臥底』等人物腳色的刻話就與美國式的諜報片有相當大的不一樣.
軍情六處特工傳奇』這本書也是以『真實的人』為核心, 它是以英國的軍情六處成立的前後為主, 並且橫跨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背景,然後再從中間挑選出30位真實的諜報人員的故事, 從一個剛開始不起眼的一般政府機構裡工作,去凸顯出這些人『不平凡』的作為. 英國的軍情六處也因為這些人不平凡的作為,而打出了國際的名聲. 當然這些『人』及他們『不凡的作為』也對當時的戰爭,做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重大影響及貢獻,有一些作為甚至牽動,影響了整個戰爭的脈動. 如今回首看過去,才知道當時戰爭的危急狀況,以及這些人巨大的貢獻. 英國的軍情六處(代號『MI6)這個神秘的組織全名是英國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SIS,又稱為「軍情六處」(MI6,是英國對外的情報機構,1909年成立,負責在海外進行諜報工作. 它的前身源自於自1569年伊莉莎白一世時期,英國國務大臣佛朗希斯.沃爾辛厄姆爵士創建英國保密局後,曾幾度變更其機構形式,直到1912年由曼斯菲爾德.卡明海軍准將,組建成現在這樣的機構樣貌. 20世紀30-40年代它被公認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情報機構. 在納粹德國侵略歐洲時,它在歐洲、南美洲以及亞洲大部分地區從事諜報活動. 當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它曾幫助美國戰略情報局(後改組為中央情報局, 俗稱FBI)培訓情報人員. 從那時起這兩個機構之間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英國秘密情報局下面還有一個專注於國內的安全機構,又稱為軍情五處」(MI5,是英國的情報及國家安全機構,在內政大臣領導下工作,惟不隸屬於英國內政部,負責打擊嚴重罪案、軍事分離主義、恐怖主義及間諜活動等,對外的國家安全事務則由軍情六處負責.軍情五處的調查人員並無逮捕涉嫌者的權力,於執行逮捕時必須與英國警察協同作業.
這整本書裡最令我有興趣的是西德尼.賴利,有人稱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間諜之王』,其中有一段特別引人注目的諜報成就, 是因為他是一個,處在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是在我們中國打的)中的『雙面間諜』,就因為他提供了一份俄軍旅順港口的水雷佈署圖給日本的艦隊,使得沙皇俄國在這場戰爭中以失敗告終; 他曾是刺殺列寧的『洛克哈特陰謀』的策劃者, 他曾奉卡明之命令潛入俄國蒐集有關『黑海沿岸和俄羅斯南部』的重要情報,他掌握的情報,給英國政府幫了很大的忙,他的傳奇諜報經歷,在英國的諜報系統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些使他成為軍情六處,卡明時代的典型特工. 因為007造成的轟動,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難免都有一種懷著去探索007的蹤跡去看這本書, 這裡面30幾位特工人員的事跡讀完以後,我個人覺得最像007行徑的應該是西德尼.賴利(Sidney RileyGeorgi Rosenblum 1874324——1925115. 替英國取得波斯石油特權及德國海軍機密的間諜. 他是敖得薩一名猶太籍醫生的私生子,18901893年在維也納習化學,後前往巴西與亞馬遜河一帶的英國陸軍軍官結交,1896年被推薦給倫敦的英國情報機構;1899年改名西德尼喬治賴利. 他在隸屬英國特務機構時,曾先後探得俄國在巴庫(Baku)的石油開發、橫貫西伯利亞鐵路的進展、荷蘭對南非布林人的援助(1899)、波斯石油開發狀況(1902)及俄國在中國東北旅順港建造的海軍防禦工事等情報. 據說1905年賴利化裝成法國裡維耶拉(Riviera)的教士,在法國激烈競爭下,騙波斯石油權持有者達西(William Knox D'Arcy)把油權賣給英國, 使英國在日後的能源供應方面大為受益. 賴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3年期間,他向英國提供德國海軍五年的發展計劃及情報. 賴利經常至德軍敵後執行任務,有一次(據他自己說)還參加了德皇威廉二世也出席的參謀本部會議. 19185月賴利到莫斯科想要顛覆布爾什維克政權, 但計謀洩露不得不逃亡. 賴利於19259月越過俄國邊境時被捕, 據說遭到處決. 他被指至少四個國家從事間諜活動.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賴利是第一個20世紀的超級間諜. 我為什麼說賴利最像電影中的007, 因為打從他的出生開始就像謎一樣的人物: 據他自己說他是一個當船長的愛爾蘭人的兒子,出生在維也納; 而事實上他是一位俄國婦人和一位維也納猶太醫生的私生子, 1874年出生在烏克蘭奧德薩(當時屬俄羅斯帝國)附近的一個小鎮上. 大概是因為猶太人血統的緣故,賴利很早就離開母親出外經商謀生. 他到了莫斯科、聖彼德堡以後又隨開發南美的移民船到了巴西, 幾年後又從巴西到了英國倫敦. 1899年他在倫敦同一位年輕而富有的寡婦結了婚, 不久帶妻子回到俄國, 住在聖彼得堡. 這時候的賴利已經在為英國情報局從事情報活動了. 在俄國時期,首先接觸到日本駐俄國的巡迴武官「明石元二郎」大佐, 明石大佐實際上是日本間諜. 在交往中,明石發現賴利對俄國本土並沒有什麼感情,且生性狡詐具有超人的說謊本領和高超的應變能力. 看來他天生就是當間諜搞情報的材料,便考慮對其進行拉攏利用. 於是明石建議賴利到中國旅順口做生意, 並表示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 賴利也想借機利用明石, 遂接受明石的建議帶著妻子移居旅順口, 在那裡開了一家木材公司. 賴利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 利用其俄國商人的身份與當地俄國駐軍官員交往, 以取得情報回英國; 並同時也賣情報給日本人.
正在這時,賴利的行為引起了俄國人的注意,而他本人對此渾然不覺. 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明石暗示賴利處境危險,並引薦他為日本服務. 賴利後來回到辦公室搜查了助手的抽屜, 發現了一本密碼索引,和剛加密一半的電報,知道自己被助手出賣了. 他當機立斷第二天他就找個藉口送妻子先回倫敦, 自己則隨後去了日本. 在日本東京,賴利很快與日本間諜機關的聯絡員接上了關係, 並向其提供了俄國在旅順口及其他地區有關的防務,和海軍方面的十分詳細的情報. 對英俄日三方賴利並沒有完全忠實于任何一方.在日本期間, 他又搜集有關日本和俄國的情報, 然後出賣給英國. 沒過多久,賴利突然又從日本消失了, 幾個月後他又出現在中國陝西, 住在西安的一座佛教寺廟裡.直到日俄戰爭末期他才重新出現在英國人和俄國人面前. 誰也不知道這段時間他在幹什麼; 實際上,他暗中在為俄國人做事,在中國西部一帶為俄國人搜集情報.在此期間他認識了俄國情報機構西藏問題專家巴德米耶夫, 為他搜集了中國西藏的有關情報,並深得這位專家的賞識. 19057,他從中國返回英國,途經俄國時,他又一,次與巴德米耶夫相會. 巴德米耶夫對他的諜報天才大加讚賞, 勸他回到英國後, 重點搞有關德國的情報, ,這樣他可以一箭雙雕, 同樣的情報出賣兩次,既為俄國服務又為英國服務. 經巴德米耶夫的介紹, 賴利加入了聖彼德堡商人賭博俱樂部. 賴利在聖彼德堡過了段花天酒地的日子之後, 回到倫敦,又與英國情報機關重新取得了聯繫. 按英國情報機關的規定, 像賴利這樣不受領導、不好約束、沒有嚴密組織紀律性的無賴之徒,是不能成為其成員的, 然而英國情報局對賴利寬容有加, 繼續予以重用, 因為他能拿到一般間諜搞不到的情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情報局派賴利前往德國搜集情報. 到達德國後,賴利接到指令竊取克魯伯兵工廠的情報. 為此, 賴利改名換姓混進了埃森的克魯伯兵工廠當上了一名電焊工. 當時英國已經知道德國這家工廠生產一種新式武器, 但不知是什麼樣的新式武器. 賴利在這裡查明所生產的新式武器是毒氣彈. 這一消息使英國方面大為震驚,英國情報局要求賴利搞一份這家工廠的生產計畫,以便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賴利發現工廠的保密計畫,保管在工廠秘書的手裡.在一個深夜他潛入保密室,竊得了這份計畫, 但在逃出保密室時被警衛發現,他毫不猶豫地結果了兩名警衛人員的性命,攜帶那份秘密計畫離開了工廠. 為獲取情報而殺人, 在賴利的間諜生涯中是常有的事. 他冷酷無情,殺人不留蛛絲馬跡.放毒、刺殺、槍殺、扼殺,他樣樣在行,訓練有素. 後來,賴利利用自己是德國人的假身份,成了德國在漢堡的軍艦製造公司駐俄國代理商.成為代理商後,賴利不僅看到了有關德國軍艦製造的全部最新圖紙和計畫以及軍艦的規格, 而且竊取了德國海軍的發展計畫. 19183月賴利接到英國情報局的指示回到英國,接受了一項特殊使命——刺殺列寧. 他混進了蘇維埃組織,在一次參加蘇共組織的特別會議時,有人遞進一張條子,根據來自倫敦情報人員的報告,指控賴利是間諜. 當時賴利毫不緊張, 他站起身來反誣遞紙條的人是間諜, 並且說那張紙條根本是偽造的,其目的是為了搞垮忠實地為布爾什維克服務的人. 賴利的出色表演令會場上群情激憤. 那個遞紙條的人當場被捕, 差點兒被立即推出去槍決. 57日,賴利自稱英國特使, 要求單獨晉見列寧,未獲允許. 8月,他收買了女殺手、社會革命黨人多娜·卡普蘭行刺列寧, 製造了轟動的刺殺列寧事件. 同時他策劃、組織的謀反同盟陰謀破產, 他立即逃到最近的一個小火車站, 乘火車溜掉了. 雖然刺殺列寧的目的沒有完全達到, 但他在蘇聯進行的顛覆活動影響甚大,因而他被英國政府授予軍功十字勳章. 1925年賴利由芬蘭越境進入蘇聯時被蘇聯安保部門拘捕, 一說是後來被槍決了;但也有人說在蘇聯的特工訓練基地見過他. 總之,有關西德尼·賴利的傳聞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就如同他的身世一樣, 他神秘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又神秘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全書共14個章節分成上中下三個卷,分別以三位,軍情六處的掌門人的時代,來介紹英國的軍情六處, 其中第一代掌門開山始祖,是英國海軍中校曼斯費爾德.卡明, 因為當時的英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德意志帝國」野心勃勃, 德國的目標,並不只是建立一個,比英國還要強大的海軍,而且志在席捲整個的歐洲, 當時的德國就派了許多的間諜及秘密組織在英國各地及造船廠周邊活動, 這也是為什麼時任英國海軍情報局,局長的亞歷山大.貝瑟爾要邀請曼斯費爾德.卡明,來籌組一個特別情報局,也就是後來的「秘密情報局」的前身. 其實英國的軍情局發展的很早,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有了,只是當時是隸屬於各軍種下面,陸軍有陸軍的軍情局,海軍也有自己的情報局,後來,是因應德國情報組織及特工人員不斷的侵襲,進入英國及歐洲各國重要的造船及軍備工廠,才聯合起來成立了「特別情報局」;而曼斯費爾德.卡明又是最佳人選,於是「秘密情報局」就是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成立的. 卡明時代「秘密情報局」的主要值得看的是: (1).卡明的奇特管理模式:他把組織分成兩大塊,第一塊是嚴密監控德國的海軍發展及動向;第二塊是全面監控所有歐洲可能發生對英國不利動向的所有可能目標的動向. (2).對內保密作業:例如曼斯費爾德.卡明他自己簽名就簽一個「C」代號(用綠色筆簽一個C, 秘密情報局一直沿用至今這種代號的方式) (3).建立「預警制度」:這是卡明為了要保持制敵機先, 全面監控所有可能對英國利益,產生敵意的,無論是組織也好或是政府單位動向也好,做先期監控,並建立可能的預警線, 以提早制敵機先的運作準備等工作. 卡明的這套管理監控運作模式,成為後來各個國家情報機構先後仿效的目標(例如:美國的中央情報局,FBI). 當然前面介紹過的西德尼.賴利(Sidney RileyGeorgi Rosenblum )的傳奇真實故事也是在卡明時代的「秘密情報局」裡發生的.
「秘密情報局」的第二代掌門人是辛克萊時代(Hugh Sinclair. 1874~1939. 1923~1939年在任),這個時代「秘密情報局」的改變與卡明時代最不同的地方是「秘密情報局」開始跨越法定情報職責之間的那條模糊界限, 例如:希望為政府提供秘密獲得的情報, 提供一個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早期預警系統, 並在政治上參與決策過程.(在卡明時代這種預警系統僅限於軍事方面,而且也不參與任何政治決策的過程)也正是在辛克萊的卓越領導下, 「秘密情報局」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段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 且朝著專業化方面逐步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以主要蒐集第一手情報和戰術情報為主, 發展到一個仍然在學習如何滿足其經濟和政治同步的情報需求運作, 而且又能滿足各軍種需要的多元情報系統運作模式). 「秘密情報局」在辛克萊時代也發生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其中以「季諾維也夫事件」最為危急, 當然最後是被辛克來給擺平了, 「秘密情報局」的聲譽也由此而提升了許多. 而且辛克來還創建了第一個由各軍種支撐的「政府代碼與密碼學校」;辛克萊為第一任的校長, 這個政府代碼與密碼學校對英國,日後在世界大戰中,破解敵對國密碼建立了,相當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美譽, 一直到今天全世界密碼破譯的許多訓練方式,及基礎教材都來自或仿效這個學校. 像現在大家都在談的美國對各國元首等重要機構的監聽及監控活動,就是源自於這裡, 當然當時的科技技術以及監聽及監控的元素還不那麼的複雜及多元, 如今要去針對特定目標做監控及監聽,雖然技術比以前好很多, 但是監聽及監控的複雜程度及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辛克萊時代剛好是處在二戰,要開始的階段, 當時的英國對德國希特勒的野心早有所防, 所以自然兩邊沒開打前, 情報戰及滲透戰,當然是要先開打的, 英國有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情報戰的經驗, 自然認為,自有其一貫的運作方式, 但是德國的希特勒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這一場間諜及反間諜大戰,就在靠近荷蘭及德國邊境上的芬洛上演, 結果因為英國的情報人員,太急功近利而敗陣下來,其實德國反間諜組織早已埋下陷阱,引君入甕, 在英國「秘密情報局」方面不但是人員被捕,而且也由此被德國方面,挖走了許多秘密情報局,在海外的活動機密, 造成英國秘密情報局相當大的創傷.這就是二次大戰開始前的「芬洛事件」.
在辛克萊主導的「秘密情報局」時代有一個創舉,是後來英國贏得最後勝利的啟始點,那就是「神秘的布萊奇利莊園」.看名字就知道「布萊奇利莊園」(現在已改成為布萊奇利公園)它是在距離英國倫敦80公里處的一個老莊園, 就在1938年的69日,由當時的「秘密情報局」第二代掌門人辛克萊,以6000英鎊(約合現在的27.5萬英鎊)買下來的一個莊園,主要是把「政府代碼與密碼學校」遷來這裡.整個的面積比我們現在在新店,深坑及淡水的情報學校還要大很多, 但是如果光從外觀看過去的話,看不出,有甚麼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看上去,就像一般的一個比較舊的農莊莊園的樣貌, 與我們現在最大不同的是,莊園裡進進出出的人的裝束,也是各行各樣的樣子, 有工人裝束的;有作家或教授裝束的;也有一般做農工或園藝裝束的人進出, 好像一個學校但又說不上來的樣貌, 但是你絕對不會想到,那是英國秘密情報局的政府代碼及密碼學校就是了.這一點與我們的做法有相當大的不一樣, 像我們在深坑及淡水的情報訓練機構,你根本不用想, 一看就已猜到十之八九了,其他你如果,問問旁邊的豆漿店夥計,他連你裡面十八代祖宗,都可以說得一清二楚,還不要說,你衛兵換班時間, 早晚點名時間,及平常放假是甚麼時候等細節了. 前面講的,這些不修邊幅進進出出的人員,其實,都是秘密情報局裡的破譯密碼高手,當時德國發明了一台,全世界都知名的「恩尼格碼密碼機」;當時是號稱無人能破譯的密碼機,其實,它也的確非常難被破譯解碼(當年,當然還沒有,像現在有高速電腦等的工具)可以說,在二戰初期德國的閃電戰術就是靠著,這個密碼機來調度前方軍隊及後方補給的,當然德軍的保密通訊做的也是滴水不漏的,英國人當時幾乎,也是沒辦法破譯這台密碼機.但是天從人願,在波蘭有三位破譯密碼專家, 用好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複製出十幾台的「恩尼格碼密碼機」,再利用轉子的不同位置,來調整文數字的方向,終於在1939年被一位解密專家「阿蘭.圖靈」給破譯成功了. 密碼的破解使得納粹海軍對英美商船補給船的大量攻擊失效。盟軍的情報部門,將破解出來的密碼稱為ULTRA,這極大地幫助了西歐的盟軍部隊。ULTRA到底有多大貢獻還在爭論中,但是人們都普遍認為,當年,盟軍在西歐的勝利能夠提前兩年,完全是因為恩尼格瑪密碼機被成功破解的功勞。
軍情六處的第三位掌門人:斯圖爾特·格拉漢姆·孟席斯爵士(Sir Stewart Graham Menzies),他與前兩位最大的不同是,他自己曾參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情報戰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在他的任內軍情六處也改變了很多,當然,首先在用人方面,他開始啟用大量社會人士、或外圍的工作者;另外,他也極力擴編,秘密情報局的組織,在行動上他喜歡針對短期目標,做集中資源投入的方式去運作,而且,是全面的針對情報及反情報同時運作,為了能有效的把美國拖下水,支持英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一起來對抗德國(軸心國),他透過加拿大富商威廉.斯蒂芬森做為信使,拉攏了英國邱吉爾首相與美國羅斯福總統,之間的管道,另外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它啟用了一位業餘的,而且是一位女性特工,她的名字叫「辛西婭」原名艾米.伊麗莎白.索普, 191011月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她是一個混血兒,父親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是斯堪地那維亞(愛爾蘭血統),母親是法國(加拿大,並有一點德國巴伐利亞血統),複雜的血統使得艾米,自小就天生麗質,是個美人胎子. 艾米原本並沒有受過,甚麼特工人員的專業訓練,由於她的婚姻不是很順利,剛好又逢戰亂,所以也就跟著環境的變遷;因為當時的波蘭,華沙正是歐洲的十字路口,戰略位置本來就很重要,又是英國的盟國,而且更是德國與俄國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也是各國情報人員,聚集必爭之地.剛好艾米在這時候被英國的秘密情報局注意到了,原來只是想利用她的美色去接近各國外交圈裡,蒐集一點情報資料,但是由於她的表現,漸次的讓秘密情報局的大檔頭威廉.斯蒂芬爵士注意到了,經過一番測試,發現這位美麗的混血兒還真出眾,她的表現不但亮麗,而且比秘密情報局裡正職的情報人員還要出色,終於獲得秘密情報局的肯定,派她回美國,以辛西婭這個名字與義大利住華盛頓的海軍武官阿爾貝托.拉伊斯上將接近,試著去竊取義大利海軍的軍用密碼.當然書中描寫的情節宛如007般的電影情節,確實是非常曲折驚險,但是,還真是被她給辦到了,由於這個任務的成功,真的帶給英國驚人的效果(因為當時的英國,正處於頻臨被德國擊敗的邊緣),就在1941年的328日英國海軍在坎寧安上將的指揮下,在希臘沿海的馬塔潘角附近,與義大利海軍展開了一場二戰期間最大規模的夜間大海戰,結果義大利海軍遭受重創,整個艦隊,大部分的主力戰艦多被擊沉,失去了所有的戰力.這一仗,對德義法西斯聯盟,不但造成非常大的打擊,而且整個,封住了義大利出海東進的大門,對二戰初期節節敗退的英軍來說,真是提振了不少的士氣.
在本書的下眷單元裡,還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壯舉,那就是秘密情報局特工與挪威的游擊隊,合作將二戰時期德國人最後的致命武器---原子彈的重水工廠給炸了.整體的過程,也是像電影情節那樣緊湊驚險,英方的秘密情報局的特工也因為出這個任務死了不少人,因為這個任務,不只是要潛入敵人的地下陣地,及堡壘裡去竊取機密,還要確認所有的地點及路徑(包括:敵方駐守人員的軍力及佈署,守衛衛兵的勤務時間及換班時間等細節…等)而且,英國的特工及爆破人員又需要在黑夜中做高空跳傘,不但要精確的降到定點,而且還要經過層層的關卡,摸進到堡壘裡面安置炸藥,真的很不容易.最驚險的是在經過第一次的失敗以後,德國的蓋世太保,其實已經警覺到敵人的侵入,也加強了防備,英國的特工人員也犧牲了不少人,所以在第二次再來的時候,英國秘密情報局人員,不得不玩一些欺敵的小伎倆,取得挪威的游擊隊協助,穿上英國特勤人員的衣服,先去重水工廠堡壘附近的水壩,做佯攻,造成德國蓋世太保的警衛人員,誤判以為,英國特工人員攻擊的目的是水壩,不是重水工廠.結果,第二次的任務真的成功地,對德國的重水工廠造成了重創,當然德國工程人員也不是省油的燈,幾乎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將工廠給修復了,後來,德國人也知道這是盟軍必須要炸毀的點,所以計畫要把做原子彈的重水運回國去,其實那段時間是非常危急的,因為情報顯示,德國人研製的原子彈已接近最後的試爆完成階段,而美國人研製的原子彈也差不多,快到了相同的階段,最後,英國秘密情報局打聽到德國運重水回國的路線及時間,終於,在陸路要轉水運的船上面,將之炸毀.這起案件前後,從開始計畫到完成任務,共計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秘密情報局前後,也犧牲了不少特工人員及突擊隊人員,最後終於將希特勒的,原子彈的夢想給徹底粉碎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不可以說不深遠.
整本書看完以後,感覺起來每一段故事及人物都很精彩,好像都可以拍成電影,如果開拍一定很賣座.因為,作者除了把每一段的歷史,及故事的情節,介紹的很詳盡以外,對於故事中的人物刻畫,那更是細膩到家,當然,我們不是做情報工作的,但是如果從管理及策略面去看的話,我個人覺得,其實任何一個國家,在平時昇平時期,就應該去做「全面性的情報蒐集佈署」等工作,當然這些工作,都有賴於「人」及「組織」的運作,這裡面「情報」及「反情報」戰都很重要,一方面,我們要滲透到敵人及可能的敵人那邊去,發展組職及各種情報紮根的工作,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去做反情報的工作佈署. 還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保密防諜人人有責」「隨時隨地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等等的警語,如今好像隨著兩岸的開放及科技技術的進步,這些工作也許難度更高了,也許漸漸一般的人員已經皮掉了,甚麼保密防諜…的早就忘在一邊了,可是我相信:「敵人永遠不會睡著了」的就在你四周,如果你自己不警覺,光靠別人的衛星雷達是沒有用的.早期因為工作的關係,而且那個年代,中國大陸還沒有改革開放,在德國及維也納工作的我,常常要與許多的工廠接觸,也經常碰到一些由中國大陸過來的人,當年他們出來的人,有幾個特別的地方,例如:一定不會是一個人出現,出來的人穿著都很接近(一看就看出來他們是一夥的),連手錶及提的皮箱,都一個型,抽香菸我們是交際嘛,見面就遞上一支菸給對方(我們是很平常). 但奇怪的是,如果我們遞上菸給他們,請他們抽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所有人都不會去動,更不會有那一位就抽起你的菸的,但是跟你熟了以後,你會發現,一定是其中一位,通常他們整隊人裡,會有一位比較像領導的人,可能是他們之中,算黨工書記的人員吧! 由他先拿起來抽了你的第一支菸以後,那後面的一夥人就開始抽了,而且他們開始抽了以後,會是一支接一支的抽(我說的是,一支煙還沒完全被吸完它,他門就接著點起第二支菸來了,一幅好像這輩子沒抽過菸一樣,蠻有趣的).記得是六四那一年吧!我去德國的漢堡(Hamburg)及布萊梅港市(Bremen Haven)出差,碰到他們的一些工程人員及黨工人員也在那邊,他們可是工作做得非常細膩,連德國工廠多少人進出,每一條組裝線上有多少人,管理職及廠務人員各多少,等細節都查的一清二楚,還連德國人的工廠作息等,一些小事都有專門的人在一旁記錄,他的下游及上游供應鏈工廠等等都記下來…他們做工作做得非常扎實.現在看中國大陸的山寨德國高速磁浮火車頭,山寨高難度八爪工程車,雪地工程車…等等真是一點也不含糊,雖然他們的引擎技術還有一段路要走,可是必就他們還是自己搞出來了,不是嗎? 在這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有關以色列秘情局莫薩德(MOSSAD)檔案解密的心得,這兩本書都很精彩,只是寫的文筆及表達方式不同,以色列秘情局莫薩德(MOSSAD)檔案解密比較在講他們的組織戰,以及那種由於宗教,民族優越感及整體危機意識所塑造出來的,那種誓死如歸的愛國情操,這裡面只講以色列優先及猶太人的宗教優先,完全沒有所謂的個人主義的空間. 但是在軍情六處特工傳奇這本書裡,則比較從英國秘密情報局歷任掌門人的領導風格,組織的變遷,以及過往MI6特工人員他們個人的成就,以及因為他們工作的貢獻,帶來對戰爭的影響,做為整本書的架構.這兩本書非常的不一樣,但是都非常的好看,真的很值得去一而再的去閱讀一下.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 淘寶網CEO馬雲談商錄]讀後心得


2. 作者: 蔣雲清
3. 出版: 大智通
4. 主要內容簡述:
     馬雲在中國是一位家喻互曉的人物,他的名字,在很多人眼裡意味著財富、意味著成功。他是一個狂人,他的創業傳奇經歷鼓舞著無數的追夢者。倘若你是一位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圖的人,那麼,馬雲的思考和行動就值得你參考!馬雲的創業經歷、經商之道以及相關語錄影響了許許多多夢想成功的人。
 
      這本書放在誠品的書架上或許並不是很容易吸引過往的愛書者的青睞,但是很惹人住腳的是"馬雲"這個名字,因為他實在是太有名了;其實,真要來說馬雲的簡歷其實蠻普通的。以下是馬雲的個人簡歷:

·   姓  名:馬雲
·   性  別:
·   工作單位:阿裏巴巴集團
·   職  務:董事局主席
·   民  族:漢族
·   籍  貫:浙江
·   出生日期:19641015
·   畢業院校:杭州師範學院
·   所學專業:英語
·   最高學歷:本科
·   所屬行業:互聯網業
·   愛  好:讀書(武俠小說)、太極(成功以後)
·   教育經歷 :

Ø  198409—198806  杭州師範學院  英語  本科
Ø  1988—1995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英文及國際貿易的講師
Ø  1992—1995  海博翻譯社  創始人
Ø  1995—1997  中國黃頁  創始人
Ø  1997—1999  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創始人
Ø  1999—201305  阿裏巴巴集團  主席與首席執行官
描述:1999年至今創立阿裏巴巴集團,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B2B電子商務。2003年,淘寶網誕生並創立獨立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支付寶,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Ø  201305不詳  阿裏巴巴集團  董事局主席
 (
描述:2013311日,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宣布,任命陸兆禧為阿裏巴巴集團CEO,從2013510日生效。屆時現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將辭去CEO職位,專任董事局主席。)

其實馬雲在1997年以前的十餘年裡面,還是一路上蠻辛苦的在創業中,書上沒提到的是在他經營海博英文翻譯社的期間,馬雲有一點與常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常常在下了班以後還扛著一海票的南北雜貨(有點像我們台灣跑單幫跑夜市裡去賣東西)每天很遠跑不同的外地去跑生意,為的就是要堅持將翻譯社撐起來活下去。

這本書共計4169個章節,另外再加上馬雲經典語錄及他幾篇演講,蠻寫實的,不像一般的人在創業成功以後把自己的功過都粉飾一下,寫的是活龍活現不可一世的樣子。另外,比較不同的是許多人在成功以後很難將自己的一些經歷或是值得給後來的人一些警惕也好,勸慰也好,寫的簡潔有力一針見血,或是寫成順口溜讓後來的人一看就懂,一讀就很透徹。這一點還真不容易,尤其是我們在台灣土生土長受教育出來的人,特別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們看今天的中國大陸,他們就有很多的順口溜,這是我們真該好好學習的地方。

當然這本書並非馬雲本人所寫,而且也是在他成功以後由旁人寫的,所以難免有些地方稍微把一些營運過程中複雜的問題及經過沒有交代得非常清楚。但是在內容方面倒是涵蓋的東西蠻多的。諸如阿里巴巴及淘寶網馬雲在創業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如管理、經營、營銷、融資、競爭、用人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深入的解析。這些都是我們獲取寶貴經驗,值得學習的地方。

5. 讀後感想:

(1). 在馬雲個人魅力及人格的特質方面,我覺得他很"""實在""實事求是";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會演講、非常善於表達傳遞個人思維來鼓動人心的人。其實這一點是一般受台灣教育出來的學生趕不上大陸學生的地方,我們接觸過很多的台灣學生,大部分在面對不是很明朗的環境(有點像混沌/黑天鵝事件)時,都是傾像比較保守型的保達方式,尤其是說話的語氣方面特別顯得不夠直接,不是很強式積極的態度。反觀許多大陸畢業出社會的大學生們,在凡是比較牽涉個人利益也好或是需要表達個人意願及決定意見的地方,大陸學生是會非常積極而且比較直接的就反映出來,尤其是在"說話""表達""辯論"等言詞方面是比較會犀利一點,直接一點。馬雲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有他相當的特質,例如:馬雲在安排"西湖論劍"(五次)的人選及安排上面,就很敢做為。如果嚴格說回去,同樣的一批人及剛好的時機,如果沒有馬雲,或換上任何一個其他的人來lead不管是阿里巴巴或是淘寶網也好,我看是都不可能像今天那麼成功的樣子。所以馬雲的個人魅力及他的人格特質是這些企業成功的主要關鍵之一。

(2). 馬雲他自己講他今天能把阿里巴巴也好或是淘寶網也好搞得那麼成功,並沒有靠著什麼成功營運模式或是像甚麼彼得杜拉克之類的大師從旁指導或是一般我們所說的MBA學的那些理論走出來的經驗模式成功的。反而在書中大談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啦甚麼華山論劍、獨孤九劍、六脈神劍....甚至自比有點像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或是射鵰英雄傳裡的楊過那種好像千山我獨行,個性爽朗豪邁,沒有半點怨懟,重情重義卻沒有自以為是的正邪之分(還好我也是個金庸迷也看過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

2000年9月10日馬雲第一次在杭州的西湖舉辦"西湖論劍",還特別遠從香港把74歲的金庸本人請來西湖,當然馬雲也邀請了"五大門派"的掌門人,包括新浪網的王志東、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八八四八的王峻濤,還有上百人的媒體記者等。"西湖論劍"共辦了五次,不但請來了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也請過卸任的加州州長也曾是大明星的阿諾、史瓦辛格、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等國際知名人士來演講。當然你可以說是沒有循一些MBA的營運model在推廣...等等的,但是不要忘記了,在2000年的那個時候不管是阿里巴巴也好淘寶網也好甚至於馬雲本身的知名度及排名都遠遠不及那上面所謂的五大門派及他們的掌門人呢!所以應該說馬雲及阿里巴巴真是拿準了時機(或是誤打誤撞也罷)不但做對了事情,而且做很大,甚至我們可以說馬雲把"電子商務"與"武俠文化"做了一種"大膽的混搭",這可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別人可以拷貝我的模式,不能拷貝我的苦難,不能拷貝我不斷往前的激情--馬雲語錄)。

 (3). 倒立,看見不同的世界: 在地球人眼裡,馬雲是來自火星的異類,而馬雲也很配合這個角色。馬雲有一個絕活:單手倒立。他能夠一隻手撐,倒立數分鐘而面不改色。他不僅自己練倒立,還要求全體幹部員工練倒立。他說:「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馬雲有句口頭禪: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馬雲兒時的偶像是小鹿純子。而純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難時就倒立,於是馬雲認為這個倒立一定是一個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法寶」。所以馬雲把倒立練得爐火純青,甚至學會單手倒立的絕技。後來他創立了公司,在面臨「非典」的困難時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馬雲看到一幅畫,上面畫了許多魚,但除了一條之外都往一個方向游,只有這條魚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這幅畫的題目叫《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於是馬雲悟到:淘寶網換一個方向,也許我就是最先到達終點線的人。於是他想到了通過練倒立,來讓大家學會倒立著看世界。為此馬雲自二○○三年以來做了一個特殊規定:每個進入淘寶網工作的人員,無論胖瘦、高矮,都必須在三個月內學會靠牆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勢三十秒才算過關,對女性的要求稍低些,十秒即可,否則只能捲舖蓋走人。為什麼要練習「倒立」呢?一是可以鍛鍊身體,不用任何器械,訓練很方便;二是通過練習倒立,促使大家對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養成「換位思考」、「逆向思維」、「多位思考」的習慣,培養創新精神。自此,「倒立」成為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此後馬雲無時無刻在鼓勵這種「倒立」視角。二○○八年八月的一天,馬雲突然找到祕書,神祕兮兮地說:「走,跟我去淘寶!我今天要臨時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給我倒立,看看他們會不會。」在淘寶專門的倒立室裡,每一個高管輪流在馬雲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幾個高管沒能完成。馬雲甩下一句話:「限期整改,過段時間復查。」幾位沒有過關的高管人員,通過訓練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雲始終走的是特立獨行之道,不斷打破常規,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馬雲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觀」,他信奉這樣的理念:永遠不做大多數。「如果一個方案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說好的話,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裡去。因為這麼多人說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機會肯定不屬於我們。」於是馬雲沒有投身熱門的門戶網站的紅海,而是看中了國外市場上運行失敗的B2B模式;沒有擒賊先擒王,而是專攻中小企業;沒有虛張聲勢打造影響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論劍」,逆向思維可以構成核心競爭力,這是馬雲倒立後得到的邏輯,所以他總能把自己置於冷靜旁觀者的角色,遊刃有餘。伴隨著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馬雲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業思維成為具有反常規精神的企業家代表。馬雲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話說就是「創新」,用湯姆.彼得斯的話說就是「顛覆」,用安迪.格魯夫的話說就是「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用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2003)定義破壞性創新是指將產品或服務透過科技性的創新,並以低價特色針對特殊目標消費族群,突破現有市場所能預期的消費改變。結果倒立著的馬雲和倒立著的阿里巴巴人,用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就這樣神奇地走向了成功。(這也許是因為在唸過政大EMBA科管畢業以來自然產生的一種敏銳度分析反應吧!)

(4). 執行力是成敗的關鍵: [我寧可喜歡一個一流的執行,三流的創意。一個沒有計畫性,不可操作的創意,有的時候只會讓大家越來越痛苦,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講,應少創意。]─馬雲語錄。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有一句口頭禪:「你們立刻、現在、馬上去做!立刻!現在!馬上!」可以看出,馬雲之所以成功,不只在於他有一個天才的頭腦,不只在於他有個遠大的理想,更在於他在不斷將頭腦裡的東西落實出來、執行出來、做出來。分眾傳媒的江南春曾說過:「有創意的人很多,但能執行創意的人很少。」馬雲也認同這一點。馬雲與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曾探討過一個問題:「一流的點子加上三流的執行水準」與「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水準」,哪一個更重要?結果兩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水準。馬雲的理由是,工業時代的發展是人工的,而網路經濟時代一切都是資訊化的,難以預測。因此阿里巴巴不是計畫出來的,而是「現在、立刻、馬上」做出來的。阿里巴巴的成功,依賴的是高效率的執行力。馬雲曾將阿里巴巴稱為「一支執行隊伍而非想法隊伍」。他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有時去執行一個錯誤的決定總比優柔寡斷或者沒有決定要好得多。因為在執行過程中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發現並改正錯誤。其實這一點今天在中國大陸不管是在政府的政策執行也好或是像馬雲和阿里巴巴及淘寶網這樣大的企業也好。本來就是政策趕不上變化,所以乾脆做了再說,先開放讓大家進來先做了再說,等發生問題了再邊做邊改,例如: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就是這樣,先開放再說,等問題慢慢浮現出來了,政府再進來搞"宏觀調控"去慢慢緊縮去控制它,所以這幾年在經濟政策方面,實行共產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在這方面就處處顯得比實行民主主義在台灣的國民黨要強很多。當然,不可諱言的是極權式的領導作風比較偏向於個人的領導魅力,像Apple的賈伯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阿里巴巴及淘寶網來說無疑的馬雲更是一位相當"堅持己見"及"充滿個人魅力"的成功領導者。

(5). 最後,因為剛好為了寫這一篇的心得感想,我也蒐集了許多有關馬雲的一些新聞及部落格,剛好看到馬雲在“2010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演講,馬雲說:「一個多月以前我去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怎麼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在創新。後來我說台灣沒希望了。 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建個平台扶持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 所以我們認為比年輕人更聰明,那災難就出現了。」二年多過去了,我們聽到台灣兩大龍頭企業,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爭論著台灣的人才問題;一個說是人才沒轉型,一個說年輕人沒舞台……。現實的狀況則是,10 個碩士搶破頭應徵大賣場收銀員,大公司利用人力派遣壓榨勞工權益,被 22K 寵壞的企業主哭喊著找不到員工…。我們從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可以知道台灣薪資結構已經嚴重失衡,而青貧現象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明年這些企業大老們會怎麼說,而那時候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又在哪呢?

我個人認為馬雲了不起的是"短短的一次訪問(馬雲是應鴻海郭台銘董事長的邀請搭乘他的私人專機來台灣的)就能很敏銳的點出一些我們的痛處,老實說很不容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更應該說要去感謝馬雲先生才對,因為很多人也許早就。可是,我看到網路上台灣的許多的學者及業界一些大老們卻是一陣打伐聲浪。有的說怪政府,有的說馬雲胡說,好的聲音是說是"其實台灣從來就不缺"創新",而是少了"創業"的平台及政府的輔助系統。我個人認為是也/不是,因為創新根本就是本來就需要擁有的一種思維及基本成功前或是創業過程中必備的因子之一,不應該說是因為沒有創新所以就無法創業的。其實創新需要有許的的基本條件(我個人認為是屬於"黑天鵝"事件的部分),所以馬雲並不太去談創新,反而一直去談"人人都要有一個夢想"然後就"立刻、現在、馬上去做!";其實換一個角度"對企業來說就是企業共同的願景";至於"立刻、現在、馬上去做!"其實就是"執行力"。

其實台灣的困境是一般企業的規模都太小,在面對全世界"資源愈趨跨業整合集中"的今天,因為你的企業能整合的能力及跨業的能力都不容易產生"邊陲影響力",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天天都在變。可能你的價值鏈也好或是你的供應鏈也好都可能不能同時在一個地區時,你怎麼辦。









[大賣空] The Big Short讀後心得感想


1.     書名: 大賣空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2.     作者: 麥克.路易士 / Michael Lewis
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及《魔球》(Money Ball)《說謊者的撲克牌》、《將世界甩在身後》和《弱點:比賽進程》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AMAZON暢銷書榜常勝軍。現與妻小定居加州柏克萊。
3.     出版社: 財信出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主要是寫美國股市在2008年金融風暴股市崩盤前後幾位在華爾街的上班族, 參與這次次貸作空的包括避險基金經理人、專業操盤人、債券交易員與華爾街門外漢…作者以說故事的手法描寫上述幾位在華爾街的上班族在當時的市場的眾多人仍沉醉於市場一片榮景聲中如何的逆勢操作, 有一種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其實美國股票及債卷金融市場的問題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些浮現市場的情形出來了, 可是當時的華爾街還瀰漫著一片樂觀氛圍——美國的房市直漲、CEO分紅屢創天價、衍生性金融商品縱橫市場多數人都預言股市仍將再創新高. 就在這個時間裡, 只有少數人察覺了榮景下的衰敗之氣,正著手操作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賣空……
市場上總有人不一樣; 這時市場上出現了幾個另類的投資怪咖,他們無甚名氣、份量,但在察覺次貸危險性之後,不約而同地以各自的專業手段,大膽與整個華爾街、甚至是全球金融體系對做:
※麥克.貝瑞: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天才投資人。本是醫師,因在網上發表神準投資預測而獲得大筆資金挹注,成立了傳人避險基金。
※史提夫.艾斯曼:原為律師,靠關係進入家族的金融公司,後成為優秀股票分析師。語不驚人死不休,華爾街檯面上人物沒有不被他羞辱過的。成立尖端伙伴事業擔任操盤人。
※葛瑞.李普曼:德意志銀行債券交易員,但卻四處推銷次貸債券的信用違約交換,擺明和自家銀行對做。李普曼宣稱:「我就只是為德意志銀行工作而已,沒什麼好效忠的。」
※查理.雷德利:華爾街門外漢,卻莫名相信自己有投資天分。在朋友家車庫成立康沃爾資本管理公司,致力於尋找華爾街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事,並與之對賭。
4. 目錄:
推薦序  李鴻基:比懸疑小說更精采的真實故事
推薦序  綠  角:認清風險的真實面貌
推薦序  陳家煜:從《老千騙局》到《大賣空》—— 華爾街二十年起落
序言 喧鬧鬼
01秘密源起
02在盲目國度中
03「不會講英文的人怎麼會說謊呢?」
04如何剝削移民勞工
05意外的資本家
06蜘蛛人到威尼斯人飯店
07大尋寶
08漫長的靜默
09興趣不再
10兩人同船
後記 一切息息相關
5.     讀後感想:
其實這本書應與作者其他幾本書: 《老千騙局》《攻其不備》及《自食惡果》連在一起看會比較更能清楚的看出華爾街及美國金融市場在金融風暴的前後的一些全貌來. 《大賣空》的故事背景是在2005~2008年左右, 也是剛好在美國爆發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次級房貸引申出來的金融風暴事件.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作者採用故事型的題材從幾位不同的上班族(真實的人物), 而剛好就在金融風暴的前後參與其中的一些真實的事情的角度來寫出當時的情形. 對一般沒有投資買賣股票及債劵的讀者來說可以很輕鬆地從中了解當時產生次級房貸及金融風暴的原因始末. 當然如果相要深究的讀者,則可以考慮從作者的背景以及從他如何地開始進入華爾街上班一直到他離開寫下他的第一本書《老千騙局》(後來被好萊塢拍成電影)開始. 一般如果沒有買賣股票及進出金融市場的人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也許會被一些諸如債劵與不動產衍生性的金融商品名稱等卡住,其實就算常常買賣股票的人對當年那些在金融風暴發生前的華爾街市場裡炒作的那些五花八門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也不見得知道,所以這個部分並不影響你讀這本書的興趣. 套一句華爾街裡的話:愈是在華爾街裡要大賣的商品,就愈是需要包裝成沒人看得懂的東西.而事實上在這整個事件中高盛創造了一個證劵,那證劵竟連投資人及信評機構一直也都沒弄懂---合成的次貸債劵擔保債權憑證(Synthetic subprime mortgage bound-backed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簡稱為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就像信用違約交換一樣,是用來重新分配公司債和公債的違約風險,但現在搖身一變成隱藏次貸風險工具.其實說穿了CDO根本就是一種為美國中下階層所做的信用漂白服務;對華爾街來說,它則是一台點石成金的機器. 故事也就是建立在一種我們中國人常說的[眾人皆醉 我獨醒]的模式下展開來的. 作者就是透過上述四位當時身陷華爾街金融風暴中的小人物,從不同的角度及遭遇展開整個故事的情節,也間接把所有這次因為次級房貸所引起的一連串金融風暴的始末做了一個完整的描述. 先撇開那些顯為一般人弄得懂的金融市場名詞,單從這些小人物切進去,讀他們的遭遇及當時的心態,以及他們所以能在眾人皆醉心於日日看涨不會倒的情勢下,為什麼他們能獨醒呢? 這裡面作者也透過描寫投資經理人敏銳的識別能力是比所謂的透過投資績效來做衡量基金操作的可能赚錢不赚錢要來的重要.
書中的四位主角裡我最欣賞的是 Michael Burry(貝瑞),因為貝瑞是一位有殘疾(一隻眼睛是假的)的人,所以他的所有表現以及他與人接觸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都與他因為他有殘疾的關係而所偏差,他不敢與人正面社交甚至無法正視看人,因此他都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埋頭苦幹在研究這些金融商品的市場邏輯性,他也是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況下一直盡力的想拉回頭哪些一頭熱陷在次級房貸美夢中的投資人. 書中借著貝瑞哪種因為單眼殘疾造成他的心理障礙及不為大家所接受的行為及表達方式來凸顯出當時次級房貸危機發生前投資人與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專業金融經理人之間的矛盾心理差異,真的很有趣. 貝瑞直到自己的兒子被診斷出Asperger’s Syndrome(亞斯伯格症)以後,才驚覺出其實自己的行為特徵正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最典型的人(也就是說其實他特異獨行的表徵並非只是因為他只有一隻眼睛殘疾所造成的). 整體看完以後感覺有些場景和當年台灣發生鴻源投資詐騙案(鴻源吸金案)之前的狀況很像,記得鴻源投資詐騙案是在1990年(民國七十九年)的一月九號爆發的,當時爆發前的投資人也是一股腦地透過人傳人的金字塔推銷法去拉投資人頭進來,每個人都月月享有高額的現金利息可以拿回,當時你去問那些投資鴻源的投資人,天下哪裡有那麼好赚的一本萬利不勞而穫的事啊!可是當時根本沒有人會去理你,後來鴻源真的倒了,當時近十五萬人受害,被騙資金達九百四十八億元。看過這本書以後,也許你開始會去想一件事,那到底該怎麼去做金融性衍生商品的投資呢? 其實股神巴菲特說得好,他說其實沒有一種是一輩子一本萬利的投資,股票市場也是有赚有賠的時候,有經驗的人會說該是時候了,該脫手的時候就該脫手,其實學會『不貪』是門很重要的學問。
這本書也再度印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康納曼博士(Daniel Kahneman)所著的『快思慢想』;他提出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兩種思維的模式: 一個是用類似本能直覺反應的思考模式,另一個是比較會偏重於邏輯及合理化的思考模式,不過我們大部分的人多會偏重被直覺反應的思考模式牽著走;當然也會有慢想模式的出現,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慢慢地出現。從這本書中可以吸收到許多影響人做決策的原因,其中當然有很多都跟我們投資行為相關,從書中學習人會做出錯誤決策的原因。像「捨不得停損」就是經典的應用實例。像所謂的「沉默的證據」就是每個做小生意尤其是開店的朋友們值得去想的問題。如果你有過投資經驗,幾乎都會面臨該不該停損這種關鍵時刻。這個決定很難,就如同要承認自己做錯事一樣,要接受自己投資虧損是件不容易的事。正確的停損決定是少數人能夠理性做到的事,多數人寧願繼續看著損失而不行動,然後就是更多的損失、更多的不知所措。為什麼會如此?是想賭一把?不願面對事實?還是覺得投資會漲回來?我想借鏡康納曼博士書中內容來做這篇心得感想的結尾。

[以色列祕情局莫薩德檔案解密]讀後心得


初看這本書書名時可能並不會吸引你立刻想讀它 , 因為這正像許多政府解密檔案一樣並無太多聳人聽聞的內容 , 要不是因為曾經有過幾回與以色列軍方接觸的經驗 , 還真很難瞭解以色列祕情局在過去六十多年來隨著以色列的建國到現在建立了無數的功績及鮮為人知的一面 . “莫薩德 ”實際上就是 ”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 ”的代稱 , 是在 1951年成立的 (以色列獨立建國是 1948年 5月 14日 ), 以色列的情報組職並非只有莫薩德 , 除了莫薩德以外還有專門負責國內安全事務的 ”辛貝特 ”和負責蒐集和分析國外情報工作的 ”阿穆恩 ”,以及專門蒐集國際政治外交情報的外交部情報研究司 , 負責國內反敵反特的警察總局調查處 , 但是這其中以莫薩德的涉外活動最引人注目 , 在全世界的諜報單位組職裡面 , 莫薩德與美國的中情局 (CIA), 英國的軍情五處 (M16), 以及前蘇聯的 ”克格勃 ”(KGB), 統為世界諜報界裡的 ”諜海四強 ”. 以色列本身彈丸之地 , 四周是強敵環伺 , 也不得不建立強大的武力能力 , 及無遠弗屆的情報網能力 , 這是一個小國的生存必需之道 . 在以色列建國 60多年來 , 歷經了無數次的中東地區大小戰役 (歷經五次大型的中東戰爭及兩次西奈半島及屯墾區爭奪戰 ), 部隊人數眾多武力強大的阿拉伯諸國被小小的以色列佔盡了上風 , 這中間莫薩德絕對是決定每次以色列勝出的絕對關鍵 .

對以色列來說 , 莫薩德就像一支影子軍團 , 隱身在世界各地 , 隨時隨地在靜靜的觀護著以色列及散居在各地的以色列人及猶太人 , 從歷次的中東戰爭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 以色列向來的策略都是 ”制敵機先 ””先發制人 ”絕對不給敵人任何的機會 ,為了不讓敵人有成長茁壯的機會 , 以色列常常會捨棄外交途徑 , 而直採取類似像科手術般的暗殺、爆破、偷竊、滲透等方式達成實際任務, 所運用的手段可以是很殘忍的, 很狡詐的方式, 甚至是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 在最短的時間裡面完成任務, 並且全數的撤離而不留下一點痕跡

全書分21章及終章共計22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自成一段,而且都是一些國際關注的大案子; 像2010年一月二十日在杜拜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家豪華旅館轟動國際的" 巴勒斯坦伊斯蘭反抗運動(哈馬斯)重要成員哈茂德·馬巴胡赫 (Mahmoud al-Mabhouh )"死亡案件——至今雖未破案,但是根據杜拜警方的調查,馬巴胡赫的遺體內驗出超量的琥珀酰胆碱(又稱司可林)一般是臨床使用的一種麻醉誘導劑,也有使肌肉鬆弛的作用,注射進入人體以後會使人產生暫時性的麻痺作用,法醫的鑑定雖是死於心臟麻痺窒息而死,可是根據杜拜警方調閱設於該旅館裡的監視器及檢視比對機場進出杜拜國際機場的資料,以及當時附近的國際電話通聯紀錄等,核對找出有11名刺殺嫌疑人,其中6人持英國護照、3人持愛爾蘭護照、1人持法國護照、1人持德國護照,包括一名女性。杜拜警方邏輯推斷99%認為這整起案件似出自於以色列莫薩德之手. 哈茂德·馬巴胡赫 (Mahmoud al-Mabhouh )出生于加沙傑巴里亞難民營,是哈馬斯軍事組織 “ 伊茲丁・卡桑旅 ”創始人之一,上世紀80年代策劃綁架兩名以色列士兵和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襲擊,1989年定居敘利亞。其實巴勒斯坦伊斯蘭反抗運動(哈馬斯)組織成員與以色列之間的恩怨情仇從來已久,原來以色列也支助過哈馬斯,當時的時代背景主要是要分裂以阿拉法特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這中間前前後後也鬧了幾十年. 其實以色列向來就是有仇有恩都必報的一個國家,例如早年中共要買高空預警機,美國蘇聯等國都不願意賣,以色列為了還給中國在二次大戰中在上海的中國人曾前前後後救出過40000多個猶太人的恩情,決定了那筆將近27億(後來變成35億)美金的交易(當然今天中共能自製高空預警機,難免不讓人懷疑是以色列暗中幫的忙). 巴勒斯坦伊斯蘭反抗運動(哈馬斯)組織的第二把手哈茂德·馬巴胡赫在杜拜離奇的死亡,整起案件的過程甚至在youtube上都可以看到整起案情的錄影剪接,許多的疑點至今仍無法完全的解決. 當然在書中仍是採用類似故事的情節寫出當時的一些推斷經過,不過我看了以後覺得,可能沒那麼單純,一來哈茂德·馬巴胡赫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有爭議性的人,而且最大的敗筆是他本人也是持的是假護照入住在那間杜拜的豪華酒店,而且根據過去莫薩德特工的謀殺經驗,不太可能那麼大意不會想到豪華酒店到處都是監視器的問題,還有可能遺留的DNA或任何足以讓人追蹤的指紋等,更不可能用國際聯名的信用卡在旅館裡消費或有通聯被追蹤可能的像手機電腦類的東西,而且又那麼容易被聯想到莫薩德....都不太可能,所以故事就是故事瞜. 不過本書其他還揭漏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確實是出自莫薩德之手,例如:被稱為 “ 西方佐爾格 的伊利柯恩,曾以歸來的阿拉伯大亨的身份隻身潛入敘利亞,廣泛結識軍政要員,出入政府首腦機關,竊取了大量絕密的政治、軍事情報。他不但是敘利亞最高領導人的密友,還一度被提名擔任國防部長助理,甚至被認為是未來敘利亞國防部長的人選之一。由於擁有了科恩提供的大量絕密情報,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勝敘利亞。
莫薩德特工沃爾夫岡 · 格茨,被稱作“ 養馬大亨 ” 。他潛入埃及,在埃及軍方高層如魚得水,竊取了大量絕密情報,以至於他落網之後,以色列願意用包括9名將軍在內的5000名埃及戰俘來交換格茨及另外9名以色列人。
莫薩德特工還使用美人計,將伊拉克王牌飛行員穆尼爾策反。穆尼爾駕駛一架蘇聯援助伊拉克的米格-21戰機,瞞過蘇聯顧問,徑直飛往莫薩德總部所在地特拉維夫。以色列方面在對該 戰機研究了一個月後,隨即將這架飛機送往美國五角大樓。這是 西方世界得到的第一架米格-21戰機。
即使對 “ 盟友” ,莫薩德也毫不手軟。莫薩德特工曾經成功策反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幻影戰機圖紙,並依葫蘆畫瓢研製出 “ 獅” 式戰鬥機。法國方面直到 “ 獅” 式亮相才知道圖紙被竊。
莫薩德最擅長的是暗殺,並且以此名震世界。1972年,極端組織 “ 黑九月” 在莫尼克 屠殺以色列運動員,製造轟動一時的 “ 慕尼克事件” 。之後莫薩德特工開展 “ 上帝之怒” 行動,以牙還牙 。 “慕尼克事件 ” 的主要策劃者在其後的數年間一一死於莫薩德的清除行動。莫薩德最血腥也最令人震驚的一次暗殺行動是刺殺巴勒斯坦武裝力量副總司令、阿拉法特的親密助手阿布 · 傑哈德。以色列出動了9名殺手組成的暗殺小組,沖進傑哈德辦公駐地,殺死警衛後,向阿布 · 傑哈德瘋狂掃射 ,阿布· 傑哈德身中70餘彈當場身亡,殺手們卻全身而退。《凌晨密令》描述美國花了十二年追殺賓拉登,莫薩德的英勇事蹟絲毫不遜色,為了追殺納粹屠夫、活捉納粹魔鬼埃席曼,不管目標躲在地球哪個角落,就算躲藏十七年,他們都不放過。《亞果出任務》描述的營救行動讓觀眾歎為觀止,莫薩德執行這種任務駕輕就熟,他們不僅冒死營救120名敘利亞年輕女孩,更策畫「摩西行動」,將一萬多位衣索匹亞猶太人接回以色列祖國;而為了從伊拉克救出被俘擄的幹員班波拉特,莫薩德策畫一場更離奇的空中救援任務:從還在機場跑道滑行準備起飛的民航機上,垂下繩索直接把人拉上飛機。
莫薩德的真實臥底故事,比電影《風聲》的爾虞我詐更精彩:莫薩德的雙面間諜不僅寫下莫薩德傳奇一頁,甚至高明到連俄羅斯政府都頒發最高榮譽勳章給他;然而莫薩德史上最偉大臥底郭恩,卻被絞死在敘利亞,至今敘國仍不答應歸還他的遺體。莫薩德不但誓死捍衛以色列的生存,他們越過國境,執行暗殺、下毒、駭客、美人計,他們的臥底甚至滲透敵國執政層峰!如今藉由本書,連以色列國民都是首次得知,莫薩德究竟幹下多少改變歷史的任務:摧毀伊朗的核武計畫:伊朗曾揚言要讓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但傳奇的「暗影之王」:達岡局長不僅對伊朗持續發動隱蔽戰爭,更篤定的表示,伊朗的核子武器,到 2015年都無法研發成功。導致蘇聯集團的瓦解:莫薩德特務竊得蘇聯冷戰時期領導人赫魯雪夫,那篇批判史達 林的內部講稿,並轉交美國公布,波蘭與匈牙利隨即掀起反蘇風潮,許多附庸國家與蘇聯分道揚鑣,從此揭開共產世界瓦解的序幕。
改寫戰爭結果:神通廣大的莫薩德特務,不僅偷來一架七○年代蘇聯最強戰機米格21,甚至還因此幫助以色列打贏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時,要不是莫薩德在埃及的臥底:「天使」,不斷提供第一手情報,以色列不可能險勝。其實世界上任何國家,就算平時不是處於「戰爭狀況」就應該是歸類處於「準備戰爭狀況」,不管是美蘇等大國也好或是像日本,以色列,甚至像新加坡等都會做短中長期假想敵接戰計畫. 台灣自不當例外,因應近年來我與中國大陸的變因以及整體東南亞及環太平洋,以及釣魚台等海域的情勢發展,我國也在攻擊及防衛領域策略方面做了許多的調整,至於情報戰方面,自政府遷移到台澎金馬以後,也做過多次重大的變革及調整,當然我們也因為先天及非我方可控因素及限制條件很多,所以在敵後情報戰方面及資源戰方面是做得相當的吃力.但是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可以努力的地方.另外在諜報戰方面,由於科技技術的日新愈益,早期雖然以類似像使用「外科手術」方式(例如:派人去執行狙擊或下毒等暗殺行動),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國家已開始使用「非直接接近」方式來完成任務,例如:利用無人飛機,微型機器人裝置,甚至散播輻射方式造成被狙殺的對象直接或間接死亡,並且非常不容易被追查出來來源.其實在國際間這些諜報活動不管你是採用傳統方式或是利用高科技先進技術執行,其遂行方式不外乎:情報蒐集、情報分析、情報研判;在執行手段方面有暗殺、狙殺、下毒、爆破、網路攻擊、製造環境災害(例如:氣象戰及病毒散播戰)等.像近年來美軍在阿富汗,南斯拉夫及敘利亞等地,以及像以色列在以阿衝突占領區裡大量使用無人飛機發射小型精靈追蹤飛彈直接命中目標等方式,已大大的改變了狙殺遊戲規則.但是不可諱言的是在前段的從情報蒐集、分析、研判到鎖定作業方面使用例如:衛星追蹤等高科技技術,仍是許多國家無法立即做得到的,於是投入人力去執行仍是目前普遍的做法. 以色列的莫薩德在這方面就做的相當令人佩服,他投入的死間(平常沒有活動,但是一旦啟動時則發揮非常關鍵的作業能力的間諜)或女間諜俗稱燕子部隊(利用女色投入作業)等在過去的戰爭中都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 而且根據過去的許多案例分析,以色列莫薩德的諜報人員均是來自於許多不同的國家或地區,而且每一個行動人員可能在不同的時間裡在指定的地方作業,離開時也是各自在不同時間分批撤離,所以幾乎很難將他們聯想在一起,這也是每次在狙殺案子發生了以後,許多案發當地國合理的懷疑都指向以色列的莫薩德,但是最後都找不出甚麼證據出來.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整本書寫的各個章節一些的過往案件,許多案件至今仍深具相當大的影響力,例如:伊朗秘密的核武計畫也因為莫薩德的介入而至今無法完成,很可能在相當不短的時間裡要再恢復到以往的作業能量都不容易,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的活動以及以色列周邊國家的威脅能量也因此減低了不少.甚至也因為這些令人震撼的案件一再的發生,而迫使阿拉伯國家取消了雙重國籍被承認的規定.而且以色列的諜報工作並不只針對敵對國家做深入作業,針對一些友好往來的國家也一樣建立情報蒐集及偵蒐分析活動.這些都是我們相當值得參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