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地下經濟』Stealth of Nations 心得分享


1.      書名: 地下經濟Stealth of Nations

2.      作者: Robert Neuwirth

3.      出版商: 寶鼎 (2013/02/01)

4.      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4402

5.      心得感想: ( John Chen, 2013/10/14)

這本書如果光看書名時, 你會以為它也許是在談「非法交易」, 因為我們一般人的印象裡總是認為「地下經濟」(Underground economy)一定與「地上經濟」不同, 「維基網站」稱之為灰色經濟或非正式經濟: 一般是指一種在國民經濟中未向政府申報登記,而經濟活動脫離政府法律法規約束,又不向政府納稅的經濟活動,又可指逃避政府的管制、稅收和監察,未向政府申報和納稅,其產值和收入未納入國民生產總值的所有經濟活動。地下經濟活動涉及生產、流通、配銷、消費等各個經濟環節,可謂無所不在,是當前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普遍現象,被國際社會公認為「經濟黑洞」。而本書它的英文書名又寫Stealth總讓人感覺應該是屬於隱藏或非法交易之類的吧! 其實地下經濟包括得很廣, 應該說所謂的Gray Area Business(灰色地帶的生意)都是屬於「地下經濟」的一部分, 如果說得更Broad一點, 凡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只要是那些沒有正常繳稅的, 不是我們所謂的『正常』交易的, 例如: 檯面下的交換, 或是像我們常到夜市裡面, 常看到跑給警察追的那些攤販, 或是在你家巷口的小攤子, 賣甚麼炸雞排啦!大腸包小腸啦! 蚵阿麵線, 推車的菜販, 夜市裡跑給警察抓賣盜版的CD/VCD/藍光等.....通通都算是「地下經濟」 它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 交易的金額之大, 遠非我們所能想像, 有人說全世界一年如果保守來估計, 少說也有14兆美金以上的交易量金額, 如果要來比較的話, 可以算得上幾乎等於美國人一年的總GDP還多, 應該算得上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了(實際數字沒有人真正去估計過); 如果就所謂的從業人口來估計的話, 少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數都參與其間, 不要說你我可能都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們能忽視它的存在嗎? 本書作者採法語(debrouillards)這個字(形容積極有效率地或足智多謀的人)姑且稱之為『D體系』來代表這類的族群, 泛指很會跑來跑去的做生意, 不繳稅也沒有納入管理, 多以現金支付, 也沒有向政府登記的一些交易及經濟活動. 通常這類的經濟體多存在於比較落後或比較貧窮的地區國家, 或是一些開發中國家的早期, 以及一些已開發國家因貧富差異大及富人稅制的影響, 以致所產生的一些非正式經濟活動, 有的稱之為『黑市』或統稱之為『地下經濟』。

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再去讀, 是因為作者Robert Neuwirth花了四年多的時間, 實地旅行到各地的所謂的「地下經濟」交易的市場裡面, 實地的採訪接觸所寫下的東西, 好讀的原因是作者是採用了所謂的一般寫旅遊雜記方式的文筆來一一的寫出這些市場的一些接觸及經過. 當然必究不是一本旅遊的書, 所以也不可能旅遊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去像包山包海那樣什麼都寫的那麼齊全, 例如: 一些所謂的「軍火交易」、「走私販毒」「人口買賣」「人體器官交易」「稀有動植物的買賣」「古董交易」「網路交易」….等則未涵蓋在裡面. 如果真要深究, 其實全世界每一國的政府都非常的重視這些「地下經濟」, 因為它就是人民生活很大的一部分, 不要說一個國家了, 就算是縮小到一個都市裡面好了, 也是非常頭痛的一部分. 像我們大台北縣市以前整頓過「圓環夜市重整」「士林夜市整頓」「重慶北路的妓女戶及流鶯的問題」「師大夜市的攤商遷移問題」….太多太多不是很好的經驗及回憶了. 作者也舉出了許多別個國家的例子, 有一些幾乎是已行之百年的市場, 然而伴隨著政治的改革及經濟的起飛, 政府開始做了一些搓施, 結果造成對人民生活非常大的影響, 作者也不吝的指出一些警語, 疾呼從政者應該從人民的生活生態生計等角度去思考這些改革的措施, 是對大部份人民有利嗎? 甚至我們是不是應該去考慮如何去幫助這些從事「地下經濟」的人們, 他們的勞健保醫療的問題, 這些在「地下經濟」活動範圍下生活的孩童們、弱勢族群們的教育問題, 以及這些「地下經濟」未來的發展等問題…. 不過有幾點是我個人在讀完這本書以後的一點小小的心得, 請大家指正:

 

(1)   『地下經濟』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大到連政府都不敢忽視他:

其實各國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暗自估算統計的方法及數字, 但是大部分都沒有做正式的公佈而已, 由於地下經濟涵蓋項目多、範圍廣,不容易正確衡量其產值。就我國來說, 行政院主計處曾於19921999年估計過: 當時主計處定義的地下經濟包括所有非正式的交易活動,除了逃避稅負與政府管制的經濟行為外,還有企業或家庭代工業不透過市場交易之自給經濟活動。其中「法所禁止」的地下經濟包括走私、盜伐、盜採砂石、私宰、黑市金鈔交易等不合法的經濟活動。「低報所得」部分包括「營利事業所得之低報」與「執行業務所得之低報所得」。其中執行業務者係指律師、會計師、醫師、藥師、醫師檢驗師、助產士、建築師、代書人、經紀人、技師、著作人、工匠及歌唱演奏者等以技術職能自立營生者。(低報所得的定義是稅捐機關核定所得與申報所得之差)。「不報稅」的地下經濟包括自給自足或不上市之經濟活動、自建工程、攤販、地下工廠、地下遊覽車、民間互助會和其他各類服務業;「其他服務」的地下經濟主要包括不報稅的業別,例如短期補習班、家庭教師、視聽中心、錄影帶出租店、地下舞廳、小鋼珠和褓姆等業別, 如果實際去估算他的從業及相關人口的話, 那可能會是佔我們台灣總人口數的相當大的一個比例也說不定。

另外, 地下經濟佔GDP的多少%其實各國都沒有公佈過, 有的開發中國家例如:非洲及中南美洲可能每年的地下經濟會高到佔他GDP40%以上, 甚至非洲也有的幾乎高過70%的地區. 中國大陸的「地下經濟」也曾有人大概的估算過, 依照大陸的說法稱之為「灰色交易」, 目前大約這些所謂的「地下經濟」每年大約的總產值可能高達佔他的GDP10~20%(在改革開放以後, 這種所謂的「灰色交易」發展的非常迅速, 當時的稅制及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規範也不是很清楚, 而各省大量的批文又滿天飛, 打白條逃漏稅根本是常態, 據保守估計光是在2000~2005年的期間,「灰色交易」的產值甚至於可能高達45%以上)。至於已開發國家的「地下經濟」規模則要看各國的歸類方式(大約也多在GDP10% average左右), 像美國的「地下經濟」, 根據1997年奧地利經濟學家費里德里希.施奈德在「全世界漸增的影子經濟」論文裡提過大約是在2.6~4.6%英國在二戰以後也曾經高過25%, 後來經過OGC的一連串改善等措施以後, 近年來已大幅下降, 但每年還是在大約12.5%左右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以後也曾高過其GDP45%左右, 而烏克蘭更是高達51%, 目前雖然沒有更進一步的統計估算數字, 但是一般相信應該仍在40%左右跑不掉, 尤其是每年一些不透明的地下軍火交易, 以及多年以來的中俄邊境貿易都是相當大的一個比例。綜上所述, 全世界這樣大的「地下經濟」規模, 及那麼龐大的從業人口參與在裡面, 各國政府能不重視它嗎? 我們能忽略它嗎?

 

(2). 「地下經濟」發生的原因及發展分析:

寫這個部分的發生的原因及發展分析還真不容易, 想要寫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原書裡並沒有提到這個部分, 而自己又非常好奇, 所以就花了一點時間去找這方面的資料來分析. 其實「地下經濟」發生的原因有非常複雜的一面, 光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就知道其實「地下經濟」根本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翻箱倒櫃的去探討, 最後發現其實根本就是「需求」及「供給」的問題, 古代人是這樣現代的人還是這樣, 當然古代也許稅制不發達, 人民生活上限制的條件較多, 所以當時的所謂「地下經濟」都是與「資源分配與取得的難易」而促使人民去從事「地下經濟」活動, 例如: 人口(奴隸)販子, 香料、酒類、生活必需品...等的交換及交易是主要的「地下經濟」活動; 而且因為極權統治橫徵暴隸之下造成的民不聊生, 也促使許多人民鋌而走險的去從事走私逃稅買官屯糧等偏差行為. 其實如果從對價關係去看,都是因為有價差存在、有利潤可圖及有機可乘等因素才會產生這些所謂的「黑市」也好,或是「灰色交易」等「地下經濟」. 直到現在今天物資文明已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 人民不再需要為了汲汲營營的生計去鋌而走險了, 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地下經濟」活動呢? 說穿了,還是因為「需求」及「供給」所產生的價差及利潤罷了. 隨便說好了,你我打從小到大吃的中藥材, 你有因為「兩岸的隔離」不能通而買不到過嗎?那些中藥材台灣的土地上可是從來也沒有生長過的, 難道人蔘會自己長腳長翅膀飛過來嗎?我去請教了一位警界退休的朋友問, 那些黑道的為什麼都喜歡用大陸的甚麼黑心紅心的手槍呢?為什麼不去用美國及歐洲一些有名的槍呢?這位朋友說:「因為大陸的槍,子彈取得容易,槍的零件修理補給也容易之故. 用歐美的槍,外觀及性能確實都比大陸槍要好,但是子彈取得不容易,槍要維修也麻煩.」就是因為黑道有需求嘛,所以大陸黑槍及子彈就成為走私的上上品了. 那你看向二戰以後的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二戰結束以後由於物資醫藥的缺乏, 所以當時走私猖獗; 美國在60年代有些州是禁菸禁酒的, 所以當時的私菸私酒也是走私者手中的熱門貨. 就拿當年的東西德來說好了,連西德丟棄的報紙及唱片錄音帶也可以因為光是過一個邊界到東德去而身價不斐;說得更大宗一點的好了,根本是政府在背後操控的也很多,例如:核廢料的買賣及處理, 有汙染的廢料(如電線電纜及廢五金), 軍火的CKD/SKD的背後交易, 石油、稀土、同位素元素、稀有貴金屬的交易….很多根本是政府在後面支持的「地下經濟」活動, 美國歐洲一些大國在做, 亞洲一些小國也一樣在做, 台灣能不做嗎? 像我們當年台灣在雷根政府時代, 台灣聯勤的14個兵工單位包括207205402、武機處、飛勤處、戰發中心等多曾直間或間接的參與過這些所謂的地下軍火交易, 當然也許因為台灣在武器(輕兵器)方面有一定的量產水準,老美不方便自己出這些裝備給,例如:尼加拉瓜反抗軍(桑定游擊隊),當年的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軍事敏感區域, 所以透過第三國際像台灣南韓等親美國家去出一些裝備給上述地區,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這些東西要怎麼運過去, 怎麼交到對的團體手上, 怎麼樣能把錢洗回來呢? 其實這比三角貿易還難, 沒有實際走一遍還真搞不懂呢! 如上所述既然「地下經濟」量那麼大, 發生的原因那麼複雜, 政府也多不能不管他, 那麼它的未來發展呢? 其實各國政府都在積極的介入中, 不過這一塊的操作, 有經驗與沒有經驗會差很多, 當然一旦發生了一些差錯, 那後果也就會相當的難看.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很成功的案例, 例如書中提到的像美國P&G(寶鹼公司)的案例, 南非MTN集團(MTN Group)電信公司的案例, 奈及利亞UAC公司的案例, 西班牙Inditex公司的案例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3). 『山寨文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 政府如何正確導引

如果我們看過去的日本、韓國、台灣、以及現在的中國大陸, 過去都有過模仿(不要說仿冒)的經驗, 也都是經過這樣一條路走過來的, 記得唸大學的時候, 我們很多的原文書不都是copy過來的嗎?就像現在的中國大陸的書店裡, 現在原文書去中國大陸買比我們在台灣買要便宜非常多, 就是因為我們這邊已正式走上版權及版稅的交易環境了, 而中國大陸還在灰色交易的環境之下, 事實上許多開發中國家都曾經走過這條路, 如果要說直接的好處, 我們可以坦誠地說對我們正在就學的學生來說, 真是助益良多, 最少一年可以省下不少買書的錢. 但是如果從著作者及國家稅收角度來看的時候, 就甚麼都不對了. 但是如果從出版角度來看的時候, 你會發現現在的出版業比以前更發達的, 因為出版有保障, 有錢賺了. 也因此而造就了更多好的、創意創新的出版品出來。如果說到『盜版』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經驗, 其實這不過是個簡單的風險效率問題, 因為高價的電腦軟體助長了盜版的猖獗, 如果價格差異是相等的, 盜版就會被排擠. 索價過高的智慧財產權表示你正在為某些人製造走入地下交易的誘因. 在網路世界裡就有一連串的盜版行為爭論, 時至今日仍沒有平息. 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曾被人追問過, 在中國盜版微軟的作業系統在日益增長中, 他的看法怎麼樣? 蓋茲說:「只要他們打算偷走, 我倒希望他們能偷我們的.(因為這正表示中國人就不會去自己發展一個作業系統來取代微軟的作業系統了)

再舉大陸小米機的例子, 小米機它的起身就是人稱『山寨機』的起身, 當時沒有人說小米機會是一個角色或是競爭對手的, 可是小米機就是靠著『山寨文化』, 應該說是比一般的品牌手機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在多年巧婦熬成婆的堅持及努力之下, 終於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小米機成為一個真正有品牌形象的機型. 其他還有許許多多山寨成功的案例, 例如: 中國大陸山寨蘇聯的戰機, 剛開始也是沒人看好, 甚至唱衰的大有人在, 可是今天大陸出的殲-11B戰機(當時是在引進蘇愷-27K提高航電戰力系統時為了實現武器國產國造的信念, -11B還被冠以『山寨之王戰機』稱號), 如今更因為山寨久了, 有經驗了, 中國更進而開始模仿美國F-22隱形戰機, 而自我研發山寨出來個J-20的隱形戰機. 其實說到『山寨文化』當然現在是看到中國大陸了, 我們台灣跟他們比較近(文字語言及生活習慣相同), 所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 山寨台灣的「家電及民生必需品」最多也最快, 當然台灣很多的產品製造廠商及零組件廠商, 也因為人工貴了及產品出口配額設限(例如:成衣、鞋子)及關稅差異的關係, 許多台灣的製造工廠本來就不得不外移, 當然當時的中國大陸因為人工便宜, 廠房土地取得容易及便宜, 而且語言嘛又通, 更加速了台灣產品山寨過去中國大陸生產組裝的機會, 近年來, 中國大陸更是直接跳過台灣去山寨日本、美國及歐洲的產品。大家都可能有過經驗的是, 記得早期你如果要買假錶(名牌仿冒錶), 及國外原版仿冒的CD/VCD/DVD,你一定會去八德路的光華商場(地下)去買, 因為那個年代光華商場可以說是台灣仿冒品最大的交易集散地. 如今你如果去廣州及深圳華強北街, 不要說是名牌假錶及CD/VCD/DVD及藍光片的仿冒片了, 就連現在最夯的iPhone等名牌手機你只要指名品牌及Model出來, 大約30~40分鐘你逛一圈回來立即包裝交貨到你手上. 其實這些山寨文化其來有自, 早年日本是最大的仿冒王國, 後來日本不能做了(人工貴了)就轉來台灣做, 早年許多日本仿冒商人騙老婆說去關西及北海道出差, 其實都是來台灣搞這些山寨仿冒品, 然後順便去酒家及北投溫泉鄉玩, 後來台灣也漸漸不能做了(也是因為人工貴了,而且大陸市場開放了)就都轉往大陸去做了.      

其實「山寨」不一定是只有去「山寨」那些產品而已, 舉凡生活型態, 生意模式, 甚至於環境塑造都可以被「山寨」去的. 中國大陸的山寨文化」就出現了超乎想像的的社會現象: 例如山寨速食店、山寨美食街、山寨禮服、山寨演員、山寨影片、山寨名勝古蹟,各項食衣住行都出現山寨版,並且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當然「山寨」必就是一個過渡的一種手段, 你不可能就此為生一輩子的. 如何去好好的有計畫的導引「山寨」文化的發展, 是目前中國大陸極力想走出來的一條路, 例如:中國大陸的「北斗衛星計畫」、 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把「世界工廠」轉換成「世界市場」的計畫, 就是藉由「提升品質」「發展創新」及「自創品牌」三方面去著手, 另外大陸政府近年來也極力在推動「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去」發展, 這些都是中國大陸政府「地下經濟」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當然要想把在巷子口及街邊那些攤販、個體戶等「地下經濟」完全去除掉, 那是不可能的事, 而政府的稅制及管理等也不可能一夕就改到那麼靈活而又有彈性, 但重要的是: 「經濟的問題要用經濟的手段及手法去導引解決, 絕對不可以用完全政治的思維去硬幹」而且「一定要從需求的角度, 貼近消費者的角度, 去反推回到供給面找答案』才有可能找到真正解決的方法. 這裡舉一個Apple賈伯斯的案例來參考: 說到有聲出版, 以前在傳統唱片從發片到市場上銷售到消費者手上, 層層的作業及利潤的分配, 早都行之有年, 可是到蘋果的iTuneiPad出來, 蘋果公司經過創新的model把餅做大, 也間接把原來的層層作業及利潤制度打破了, 以單首每曲US$0.99方式定價,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同意, 大家都說Apple的賈伯斯是不是瘋了, 這怎麼可能呢!原來大家都是以一張張的原聲唱片發行來計價的, 沒有人是以單一首曲子來計費的, 當時是連想都不用想的問題, 可是賈伯斯有耐心的一家一家的去講, 一家一家的去將他的iPad展示給他們看, 跟他們說「把餅做大的好處」; 賈伯斯說:「你看, 我把10000首曲子放在那個小box, 就讓消費者可以隨時聽, 隨他選」. 最後Apple賈伯斯辦到了, 不但最後大家唱片公司都簽字了, 而且真如賈伯斯所說音樂市場這塊餅比以前更大了, 各家唱片公司的收入反而比以前增加了更多. 我們如果把Apple的賈伯斯暫時看成政府好了, 就是因為他(政府)「貼近消費者聽歌曲的行為模式」, 了解到人民(聽歌的消費者)的「需求」, 再經過創新思維研發出iPad(「供給」面), 再加上0.99元及iTune平台的Business Model(生意模式), 才成功的導引出「把餅做大」的結果.

 

(4). 未來WTO/RTA/FTA以後『地下經濟』何去何從呢? 把『地下經濟』從『體制外』改成『體制內』去規範, 能行嗎?

本來我寫這份讀書心得只是自己的一點點感想罷了, 也是想到哪就寫到哪的亂寫一通(請大家指正), 可是前幾天碰到一位『從政的同學』再談起來, 他提出上面這些看法, 而且深信因為WTO/RTA/FTA的關係, 這些所謂的『地下經濟』最後終將被規範的. 我個人覺得,就像我前面說的, 其實『地下經濟』根本就是人民『生活的一種行為模式』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產生及未來發展, 其所導引的因素根本來自於市場上消費者在『需求』及『供給』裡的一些『呼聲』. 另外, 前面也提過 『地下經濟』的範圍, 實在包括得太廣泛了, 很難用一種或是『政治』的方法去有效的解決它, 就像美國P&G的案例, 大公司就像政府一樣, 從來都是以他的既定標準規範(BP&SOPKPI)process, 可是P&G經營了好久一直也沒有辦法突破, 終於有一天他真正的聽進去『消費者真正的呼聲』了, P&G做了非常大的改變, 也因為他貼近消費者, 才真正感覺到他們的『需求』, 找到了『供給』的solution才成功的.

本書作者在最後的兩個章節裡也提到過一些政府試圖把『地下經濟』從體制外導正到體制內去解決, 結果都不能成功的一些案例. 例如: 在提到從巴拉圭走私到巴西的邊境小城裡的『地下經濟』活動, 對巴拉圭來說等於是他政府及人民來說, 是快60%GDP收入, 當然他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對巴西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 所有的『地下經濟』(D體系)的就業人口在拉格斯幾乎已超過他80%的就業市場, 應該說幾乎已完全融入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裡面了, 可以說根本不是政府頒幾道行政命令, 派出全拉格斯的警力去強力介入進去, 事實上就在拉格斯新任市長巴巴托上任的時候就試過幾次, 結果搞的是一片混亂, 就連最基層的警察也不願意去改, 因為街上的賄絡根本就是他們主要的生活依靠. 當然把『地下經濟』從體制外導正到體制內去解決, 仍然是目前各國政府大多數能想出的方法, 而且行之有年. 我們不能說沒有成功的案例, 像德國的魯耳工業區(產煤的礦區), 就是一個全世界相當成功的案例地區, 魯耳工業區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一直就幾乎發展不起來的舊工業區, 因此許多的『地下經濟』活動自然就肆意的發展起來, 當然通常伴隨著所謂的『地下經濟』最明顯的一些問題在這裡也是一樣沒有少, 像髒、亂、衛生條件差、水&空氣、垃圾等的汙染, 如果你是10年以前去看的話, 你會很喜歡在冬天寒冷的夜裡, 能喝他街邊或公園裡叫賣的蘋果酒(是熱飲的,非常好喝,而且喝了以後你會頓時感到暖從胃裡一直燒上整個身體那樣舒服)及下午的跳蚤市場, 有吃的有玩得很熱鬧. 但是你仍然會覺得那些髒亂你是無法接受的, 同樣的問題德國政府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規劃, 最後計畫出爐了, 是由政府出錢把原來就有的煤礦工廠的整個廠區及外面的河流, 本來是已經污染的不得了, 而且河流裡及湖邊根本是汙水一片, 沒有任何魚類在裡面游的, 政府花了不少錢及時間先把周邊的河流及小湖先給它清理疏濬完成, 再重新培養水草及食物鏈等相關的水中植物, 同時把沿著河堤邊上的道路重新修好, 而且修成人車分道, 而且是迴路型設計, 讓在園區裡遊走的人群、腳踏車道及步道與汽車道路完全分開, 所有的道路都設有無障礙設施, 使身體殘疾的人也可以很輕易的在裡面游走, 真正的做到完全沒有障礙, 而且是安全舒適的一個園區, 沒有紅綠燈, 你不用擔心會被突如其來的腳踏車或任何流動的交通工具給撞上, 園區裡有幼兒園、小學、中學等設施, 所有的房子都是同一個走向, 外觀型式也完全相同, 沒有甚麼豪宅或不一樣的標新立異的建築物在裡面, 所以老人及小孩子也可以很安全的在園區裡自己活動, 各種的標示, 路標及殘障導盲等的設施是隨處可見, 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 所有整治後的河流及小湖裡你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小魚在那邊游來游去, 每一家每一戶花園裡的花草也必須配合園區做季節調配式的栽種, 所以你一眼看過去每一家的花園(前後院)裡的花草是那麼的協調一致, 看上去真的很漂亮, 原來的煤礦場, 從外面到裡面再到地下室, 所有的牆壁及周邊的樣貌是完全重新油漆粉刷過的, 你如果是第一次去的話, 你如果是從園區外面的走道走到裡面及地下室的時候, 你一定以為它是全新的, 而且最了不起的是, 原來礦區裡面, 尤其是在地下樓空間裡的重型機械全都沒有被拆除下來, 只是被封住了, 並且重新用油漆把它刷過, 成為一些擺飾的樣子, 真的一點煤味你都找不到, 你很難想像原來是提煉煤礦的重機械廠, 礦區及廠房裡都是經過名設計師重新裝潢過的樣貌, 走在裡面你也可以停下來喝喝下午茶再繼續走, 只有特定的地方有賣一點酒類的飲品, 總之你如果是第一次來走在裡面參觀, 你也絕對不會走迷失路的, 因為整個園區本身就被設計成一個重視環保、綠能(節能減碳)、安全、重視銀髮族、殘障人士及孩童們的生活休憩空間, 光是搭他的園區交通車(隨招隨停的), 你都會感覺到園區裡軟實力的呈現, 接待人員很親切, 看見我們是東方人進來, 他就會親切的告訴你, 那裡可以找到有中文導引的無線手機可以配載租用, 非常方便. 據園區的管理人員告訴我, 這些建築物的頂上有一個算是在德國數一數二的太陽能電池板, 每個月不但能完全支應整個園區裡的用電, 而且還有節餘的電能可以轉賣出去呢! 今天你去那邊, 如果不是有人從旁告訴你這裡曾經是德國最汙染和髒亂的魯耳煤礦區, 你根本不會感覺到, 地下防空洞也是當年二戰時留下來的東西, 如今也被重新噴刷過, 看起來非常漂亮, 裡面還開了幾家各有不同特色而且被重新設計裝潢過, 相當漂亮的餐廳. 德國北威州魯耳區的政府投入了相當大的心力, 還把德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元素植入這個計畫裡面, 將整個區設計成一條“工業文化之路”的旅遊線路,它連接了19個工業旅遊景點、6個國家級博物館和12個典型工業城鎮. 其實看魯耳工業區的改變就可以看出德國的實力變遷, 因為在過去150~200年以來, 這裡一直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 也是全歐洲最大的煤礦、鐵、鋼等材料最大的生產區, 德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 都是從這裡開始重建的. 二戰的時候被盟軍也幾乎轟炸成廢區, 二戰以後這裡的樣貌整個是廢區一片, 髒亂是這裡唯一的樣貌, 幾乎沒有人願意來這裡住, 如今經過德國政府及州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 經過完全的重整及重建, 不但將沿邊恢復了既有的樣貌(包括一些博物館及教堂古建築的重建, 更建設了一個完全綠色、環保、節能減碳、資源共生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不但引注回流大批的人群進來住及工作, 而且也引進了幾乎所有歐洲有名的大公司及高科技工廠的進駐, 我是大概10幾年以前因為工作的關係, 在德國及奧地利住了三年多, 當時真的就是廢區一個, 如今再回來經過這裡, 實在備感驚訝, 由此也可以窺究出德國為什麼那麼強盛, 在這裡你不但可以看見德國的硬實力的呈現, 你也可以借由他的一草一木感覺到德國軟實力隨處的圍繞在你四周的感覺, 目前人口已成長到近540萬人, 而且現在你已經找不到一絲原來那種髒亂的地下經濟市場樣貌了, 於政府的全力規劃導入, 許多商家也跟隨著政府建設的腳步從以前那種又髒又亂的環境一同走過來, 如今大家都很滿意. 所以公權力的介入不是不可能成功的, 也許在於政府要下決心, 能真正做到貼近消費者心中感受的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